「最初的忠烈祠,最後的神社」完整版
公視戲劇 PTS Drama 公視戲劇 PTS Drama
517K subscribers
111,334 views
2.6K

 Published On Jul 17, 2020

位於桃園市區東北方的#虎頭山,是民眾假日踏青的好去處,可能很多人不知道,日治時期的虎頭山原本沒有名字,因為外形跟奈良的春日山相似,因而也命名為春日山。而在春日山的森林之中,有一座神祕的日式建築,它是台灣最初的忠烈祠,也是最後的神社。

#桃園神社 由春田直信設計監造,於1938年9月落成,從台灣神社迎回御靈代,奉祀開拓三神、北白川宮能久親王、豐受大神及明治天皇,祭典長達十天,有音樂會、運動會、遊行等各種活動,桃園民眾紛紛前來共襄盛舉。

戰後,國民政府接收台灣,桃園神社被改為忠烈祠,之後,各地神社也紛紛被挪作忠烈祠,然而隨著時間過去,日式建築日益傾頹,加上1972年中日斷交,加深仇日情緒,各地方政府陸續籌措經費,將神社改建成宮殿式建築,到了1980年代,只剩下桃園縣忠烈祠還沒改建。

1982年,《文化資產保存法》訂定頒布,當時日式建築不在文資法的保護範圍。桃園神社是否保留?在社會上掀起一番論戰,一方認為,將抗日先烈供奉在神社有辱英靈,況且神社具有殖民色彩,必須徹底清除;另一方則表示,應異地興建忠烈祠,並保留神社作為「日本侵華史蹟館」。藝文人士輪番投書報刊,引發民眾關注,紛紛寫信到縣府陳情,終於成功保留神社。

1986年,由李重耀建築師主導,桃園神社進行了第一次整修,三十多年來,又經歷了三次大規模修護。作為台灣碩果僅存的神社建築,如何保留它獨特的風采,從銅瓦、木工到金具,每個環節都是考驗……。

走過八十餘載,桃園神社不只是一個美麗的建築,更是一個載體,承載著島嶼的歷史、人民的情感與匠師的技藝。以中門為界,中門內是忠烈祠,維持祭祀的神聖空間,中門外是神社文化園區,藉由空間活化,讓民眾親近古蹟,了解它細膩而多元的文化樣貌。

公視團隊歷經一年拍攝,遠赴日本東京、名古屋與三重伊勢等地取景,用心爬梳神社的身世,也細膩捕捉匠師巧奪天工的手藝,期待呈現給所有觀眾。

訂閱頻道看更多:https://goo.gl/NpL47M
支持公視看好視:http://goo.gl/N3wfu1

show more

Share/Emb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