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金門】虎威山坑道探秘(又稱為觀音亭山)/深入地下二層紅土坑道
安頭金門 Eurasian otter in Kinmen island 安頭金門 Eurasian otter in Kinmen island
24.3K subscribers
14,123 views
173

 Published On Jan 17, 2022

此地已還地於民.上面建築物已拆除殆盡.裡面包含一個反空降堡46堡也已拆除..只剩三層坑道依然還在.此次深入探險此地.希望留個紀錄!
虎威山位於西北半島制高點,因此當地設有觀測所,以掌握金門北海岸動況,並作為附近東堡溝砲兵連隊的觀測點。虎威山營區的最大特色就是三層式的坑道結構,地底第一層由水泥灌鑄而成,第二層則是漿砌塊石,至於最深的地底第三層則為紅土層,這種結構體的起建年代皆在民國四十年初期,由最先撤抵金門的駐軍開鑿而成。
三層式的坑道構工困難,必須完全由人工開鑿,其底層紅土坑道易於塌落,因此大部份的坑道幾已毀損,而虎威山與觀音亭山下方坑道四通八達,通聯當地海岸據點、哨站等多個出入口,仍保有這種足以見證先人血淚的戰備工事,虎威山與古寧頭是金門地區現有僅存三層式坑道的營區,但虎威山營區內部結構又遠比古寧頭來得更為壯觀與複雜。
觀音亭山位在安美村西堡北郊,山側即是西山靶場、西麓是安岐,北面不遠處即是海岸,古寧頭戰役發生時,正是共軍登陸的地點,因此海岸曾佈防大片的雷區。觀音亭山的命名的由來,係因從附近的海面望去如觀音蓮座旁的亭子,故名觀音亭山。而虎威山營區緊鄰觀音亭山而居,其營區舊編號W111據點,早期營區內為步兵營之營部連、兵器連駐地。
據相關戰史記載,民國三十八年時,二○一師調防西海岸後,駐防金門西海岸兩個制高點,其一就是觀音亭山,是金門防區至關重要的據點。觀音亭山由六○二團駐防,其下有嚨口連和東一點紅連二個據點,也是古寧頭戰役共軍最初的登陸地點。
在古寧頭戰役中,虎威山營區整個防區曾經一度落入登陸的共軍手中,嗣再由國軍奪回,是古寧頭戰役死傷極為慘重的地區,如果當時共軍不是在古寧頭西岸一帶被殲滅,古寧頭戰役很可能改名「觀音亭山戰役」或是「虎威山戰役」。另外,古寧頭戰役一戰成名的「金門之熊」M5A1戰車也是在虎威山與觀音亭山前的嚨口海岸發揚火力,以痛擊共軍。
虎威山坑道極其壯觀,在斑駁紅土層坑道中可以想見當年開鑿坑道的辛苦歷程,由生鏽剝落的鐵梯亦可見證當時物力維艱的狀況,在虎威山觀測所內更留有「存亡在此、功業在今,民國四十六年六月一日步兵第九十四團第一營建」的浮雕刻字,這說明營區由當時擔任金西守備師的三十二師實踐部隊所興建,觀音亭山與虎威山營區歷經八二三砲戰等洗禮,觀測所及坑道到今日仍然佇立於山腹之中,有待相關單位整理修復,成為金門最具特色的觀光景點。

show more

Share/Embed